
大盘在4000点附近反复争夺,显示出多空双方在此整数关口存在较大分歧。悲观者认为4000点可能是本轮行情的终点,而乐观者则认为这可能是一个新起点。4月7日,A股市场因海外因素影响出现大幅下跌,许多投资者担心市场会持续走低。当时我表示,面对关税战,我们有信心,市场的下跌可能是暂时的,预计明年市场有望回到4000点。如今这一目标已提前实现。近期有投资者留言称我的观点可能偏保守卢深策略,认为这轮牛市或许会超出多数人的预期。这也是我的看法。
不久前,我受邀参加民间股神林园的新书发布会,并与他进行了深度对话。我们一致认为当前正处于牛市上半场结束、下半场开启的关键节点。4000点并非行情的终点,而是新一轮行情的起点。一个重要的判断依据是:4000点之前的牛市上半场属于结构性牛市,而非全面牛市。展望明年,市场有望逐步向全面牛市过渡。从逻辑上看,2025年的行情仍处于牛市上半场,场外资金入场趋势已经显现。无论是新开股票账户数量还是权益类基金发行规模,今年都呈现明显回暖态势。数据显示,今年新开股票账户数已突破2500万户,多只新发基金出现“日光基”现象,表明居民储蓄向资本市场转移的过程已在年内启动。
由于市场资金相对有限,主要集中在科技板块,即所谓的“小登股”。因此卢深策略,科技股自年初以来持续走强。我一直看好科技创新方向,建议关注人形机器人、信创、半导体、算力算法、低空经济、创新药等细分领域。随着行情深化,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认同当前处于牛市阶段,储蓄向股市转移的趋势正在加强。特别是早期入场的投资者已产生一定财富效应,有望进一步带动银行存款向资本市场流动。当市场资金更加充裕后,新入场的投资者或将面临多种选择:是追高已大幅上涨的科技股,还是布局尚未明显启动的传统白马股,亦或参与已经开始表现的“中登股”,如新能源、储能、有色金属、电力设备等。
不同资金的风险偏好存在差异,投资选择也会有所不同。偏好高弹性的资金可能继续配置科技股;而在科技股出现回调时,也可能吸引新资金逢低布局。以人形机器人为例,其走势呈现出一定的季度节奏:一季度大涨,二季度调整,三季度再度上涨,四季度回调。从中长期来看,人形机器人发展方向较为明确,有望成为继家电、手机、新能源汽车之后的第四大产业赛道。
特斯拉通过了马斯克1万亿美元的薪酬计划,对科技股情绪形成一定提振。尽管该目标能否实现尚存不确定性,但他提出未来十年要生产100万台特斯拉人形机器人,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市场对机器人行业长期发展的信心。凭借我国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和产能优势,若特斯拉能实现十年100万台的交付目标,国内相关产业链的机器人产量有望达到上千万台。可参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径,来预判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演进轨迹。因此,短期调整可能只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正常波动。
今年科技股行情仍以概念驱动为主,很多科技题材的公司出现上涨,尤其是硬件类企业;相比之下,软件类公司涨幅相对有限。展望明年,市场可能更加关注企业是否能够获得头部厂商的订单——具备订单落地能力的企业或有望延续强势,而未能获得实质性进展的公司则可能面临回调压力。再往后看,市场或将更注重业绩兑现能力,包括技术突破、盈利增长以及对股东的真实回报。只有真正实现可持续盈利并回馈投资者的公司,才有可能成长为长期优质标的。因此,我的基本判断是:4000点可能是本轮牛市的一个重要分水岭。上半场以结构性行情为主,科技股表现突出;下半场则有望逐步向全面牛市演进,更多板块或将活跃起来。近期以白酒、医药为代表的消费白马股已出现明显上涨,从阶段性底部回升,板块轮动迹象初步显现。虽然后续轮动过程可能出现反复,但趋势确立后,往往具有较强的持续性。
价值投资的核心在于成为优质企业的股东。上市公司的重要责任之一是为投资者提供合理回报卢深策略,包括稳定的现金分红。只有具备持续盈利能力并重视股东回报的公司,才更有可能成为长期牛股。如果最终无法兑现业绩,无论故事多么宏大,股价终将回归基本面。正如格雷厄姆所言:“股价短期是投票机,长期是称重机。”这句话极具启发性。股价的短期波动受多种因素影响,但长期走势最终取决于上市公司的持续业绩增长能力。因此,建议坚持价值投资理念。在4000点之前的上半场,可适度聚焦科技类优质标的,把握科技创新主线带来的机会;进入4000点之后的下半场,则建议考虑均衡配置科技、新能源及消费类白马股。如此,无论市场风格如何轮动,都有望在控制风险的同时捕捉潜在收益。对于前期涨幅较大的科技股,可考虑适度减仓,部分兑现收益。此举一方面有助于降低持仓成本,另一方面也可为布局尚未明显上涨的传统白马股提供空间,从而优化整体组合的估值水平,静待下一轮行情的展开。临近年底,市场震荡幅度可能加大,行情或呈现反复特征。但展望2026年,市场仍有望延续本轮慢牛格局。建议投资者保持信心与耐心,持续学习并践行价值投资理念,在本轮行情中争取实现财富的稳健增长。
维度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